“城里来的女娃娃,脑子就是活,有了钉子,俺这次手都没裂呢,谢谢你啊,小唐。”旁边玉米堆的一个老太太跟唐半夏搭话。唐半夏干笑两声:“客气了客气了。”她就是自己想偷懒而已。不管怎么说,因为一枚铁钉,唐半夏在老太太们里口碑好了不少。村里人大多淳朴,对有本事的人总是高看一眼的,别看唐半夏只是拿了枚小小的铁钉,但在这些老太太看来,那就是脑袋灵活。
小说详情 唐半夏闻声停下了脚步,定睛一看,闹事的还是个熟人嘿。
不是别人,是挨过她揍的胡寡妇。
此时她正指着宋老太祖孙俩的碗愤愤呢。
唐半夏瞅了瞅,真是一点都意外,宋老太祖孙俩碗里满满的干饭,至于胡寡妇碗里的饭,稀得能照出人影。
也怪不得胡寡妇不干,打眼一扫,她碗里最稀。
负责给她那一支队伍打饭的,是黄小翠婆婆,那在村里也是有地位的老太太,才不怕一个胡寡妇呢。
当即勺子一摔,问候了胡寡妇祖宗十八代。
胡寡妇也是横行多时的,仗着胡大山这个堂伯哥,双手叉腰,跟黄小翠婆婆激情对线,互不相让,两人骂的热闹,旁边人看的开心。
这枯燥而劳累的秋收生活,难得有点波澜,这个乐子,他们是看定了。
唐半夏也是如此,就连温沐白挤到她身边,她也是过了好一会才发现的。
胡寡妇和黄小翠婆婆的闹剧,最后是被闻声赶来的大队长制止的。
大队长还不是一个人来的,他身后还跟着两个衣着考究的中年人,一看就跟这农村格格不入。
再看胡大山,眼里都能喷出火来,谁的面子也没给,把闹事的两个人骂了个狗血淋头,还扣了今天一整天的工分才算了事。
热闹看完了,唐半夏和温沐白两人就顺着人群出了食堂,找了个阴凉地方,坐下来吃饭。
唐半夏左右瞅瞅,见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人,从包里掏出一节腊肠,埋到温沐白碗里:“吃吧,别叫人看到。”
温沐白看唐半夏也有,才点点头,然后悄声问:“半夏,这腊肠哪来的?”
“我大哥寄过来的。”唐半夏回道。
月前,她把生活理顺了后,还给原主的两个哥哥各自寄了一封信过去,说了她结婚的事,随信而去的,还有一张她和温沐白的合照。
既然顶替了唐半夏的身份,那她就要完全把自己当成唐半夏才行,相应的,唐半夏的家人朋友,她也会尽力维持的。
唐大哥被安排到川省那边去支援一线工作,也算是避开了京城的漩涡。
接到妹妹的信后,尽管心急如焚,能做的也只有寄来大包的物资。
这腊肠,就是唐大哥寄来的。
听完唐半夏的解释,温沐白没说什么,安静的吃着饭,等饭快吃完,他才开了口:“等秋收过去,我多上山几趟,弄点好东西,给大哥寄过去。”
相处以来,他能直观的感受到,唐半夏在唐家的地位,也能看出唐半夏对家人的在意,跟他是不一样的。
“好。”唐半夏也没拒绝。
吃完午饭,下午上工的哨声就响了起来。
两人把饭盒放好,唐半夏小声叮嘱:“水壶里有放了糖的绿豆汤,别舍不得喝,还有,上工的时候不要那么实诚知道吗?该休息就休息,身体是自己的。”
“当然也别太明目张胆了,这会儿有人来视察,咱们也不要太惹眼。”
万一给竖个反面典型就不好了。
这个年代,名声可是顶顶重要的东西。
温沐白一边给唐半夏戴草帽,一边听着唐半夏的叮嘱,心里的暖流那是一股股的往外冒。
“我知道的,半夏,你也注意身体。”
互相叮嘱过后,两人分开各自上工。
一个下午的苞米剥下来,唐半夏感觉大拇指都不是自己的了。
撑着疲惫的身体,踏着月色回了家,也懒得做费事的晚饭,干脆就弄个煲仔饭,正好家里有腊肠。
大米淘洗过后平铺在锅底,腊肠土豆胡萝卜切丁,玉米青豆剥粒,清洗过后,平铺在米饭上。
然后用盐酱油,大酱海鲜汁调了个料汁,倒入锅里,再加水没过食材,盖上锅盖,大火烧开就可以了。
趁着这个这个时间,她又切了几个西红柿,用白糖拌了tຊ拌,还洗了两根黄瓜。
半个小时后,煲仔饭闷好,她掀开木质锅盖,“小白,吃饭了。”
温沐白应声而来。
煲仔饭好吃到爆,香的温沐白差点把舌头吞下去,同时,心里默默的决定,把给大舅哥的回礼加厚一层,希望大舅哥懂事,在多寄点腊肠过来。
第二天。
唐半夏长记性了,她特意拿了枚铁钉去上工,这样,剥苞米的时候,大拇指的负担就会小很多。
果然,剥的时候轻松多了。
宋老太和胡婶看到,也纷纷效仿,第二天也拿了铁钉来。
然后,其他剥苞米的大娘婶子们也有样学样,人手一枚铁钉。
“城里来的女娃娃,脑子就是活,有了钉子,俺这次手都没裂呢,谢谢你啊,小唐。”
旁边玉米堆的一个老太太跟唐半夏搭话。
唐半夏干笑两声:“客气了客气了。”
她就是自己想偷懒而已。
不管怎么说,因为一枚铁钉,唐半夏在老太太们里口碑好了不少。
村里人大多淳朴,对有本事的人总是高看一眼的,别看唐半夏只是拿了枚小小的铁钉,但在这些老太太看来,那就是脑袋灵活。
秋收第七天,地里的苞米全都收上来了,与此同时,他们剥苞米的小队也要转战了。
去剥玉米粒了。
古月村地处南北交界处偏北一点,地里种的农作物大多是跟着北方来的。
大多是苞米和番薯,还有一些花生白菜之类的。、
苞米收完了,就到了番薯了。
温沐白被安排去地里捡番薯,唐半夏不用动,还是跟胡婶和宋老太搭班,三人去剥玉米粒。
剥玉米粒的时候,唐半夏又迫不得已秀了一把,从家里拿了个锥子过来。
在宋老太和胡婶疑惑的目光下,锥子对着玉米屁股。
“刺啦~”一道豁口。
然后隔了一行,又是一道豁口。
如此往复,直到锥了十多个玉米,她才停手,左右手各拿起一个玉米,交相摩擦,金黄色的玉米粒簌簌落下,看的旁边的宋老太和胡婶两人眼睛发亮。
“小唐,你这锥子借俺用用成吗?”胡婶第一个问。
唐半夏点点头,递过锥子。
胡婶是做农活老手,锥子到她手里,使得比唐半夏利落多了。
她用完了宋老太也提出了借用,试验过,锥子才又重新回到唐半夏手里。
于是,第二天,剥玉米粒的小队,又是人手一个锥子。
老太太们对唐半夏的评价更高了。
每天上工的时候,唐半夏都能听到工友们对她的夸夸夸。
要不是脸皮厚比城墙,唐半夏早扛不住了。
这哪是她的功劳,她也是借鉴来的,不过是仗着在后世生活过罢了。
可这理由没办法说,她只能厚着脸皮听着宋老太她们对她花式夸奖了。
得益于唐半夏的小聪明,今年剥玉米小队的效率提高了许多。
没等番薯收完,金灿灿的玉米粒已经晒满了整个晒场。
那边,胡大山知道了以后,特意对唐半夏提出了表扬,然后,毫不留情的又安排她们去收花生..
见识文学网 jian10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20015033号-5